微波吸收材料
發布時間:
2023-06-13 17:26
1.吸波資料研討布景 近年來,各種電子設備的快速開展與遍及給人們帶來了巨大便當,同時,電子電氣設備在運轉過程中發生的電磁輻射、電磁干擾又嚴峻影響著人類的出產和日子。電磁波的損害首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電磁輻射可以經過熱效應、非熱效應和種群效應對人體健康發生損害;電磁波可能對電子設備、儀器儀表、通訊信號等發生干擾,乃至威脅軍事安全,形成巨大損失;嚴峻的電磁污染還會對植物形成影響,使植物無法正常成長、基因變異乃至逝世。 因而,電磁污染被認為是繼水源、大氣和噪聲污染之后的具有較大損害性的且不易防護的新污染源。 人們也逐步認識到電磁波的損害。現在,有用按捺和減少電磁輻射的方法首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優化電子線路規劃,另一方面是選用電磁防護資料對輻射進行防護。在儀器設備電路已經確認的情況下,外部的防護辦法就顯得尤為重要。電磁吸波防護資料能有用吸收衰減乃至阻斷電磁波的傳達,減少電磁污染,保證電子設備的正常運作。開發新式寬頻、輕薄、強吸收、綠色的吸波資料有很大的應用價值。 現在日常日子中的電磁波首要是頻率在300KHz-300GHz的微波,而吸波資料的測驗規模首要是2-18GHz。 2.吸波資料定義 吸波資料是指能把投射到它外表的電磁波,經過介質損耗把電磁波能量轉化為熱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的一類功用資料。由此引出了吸波資料的兩個基本條件:1)入射電磁波應最大極限的進入資料內部,而不是在其外表就被反射,即要滿意資料與空間的阻抗匹配;2)進入資料內部的電磁波能簡直悉數被衰減掉,即衰減特性。圖1為電磁波在經過吸波資料的途徑圖。如圖所示,入射波在抵達資料外表時會有一部分被反射走,而只有進入資料內部的這部分電磁波才有可能被衰減掉。因而,好的吸波資料簡直不反射電磁波,而是將它們吸收到內部并悉數衰減掉。要想做到對電磁波的“關門打狗”,資料必須很好的滿意上述兩個基本條件,這兩個基本條件成為了科學家們規劃吸波資料的指導方針。 圖1 電磁波在有耗介質中的傳達途徑圖 那么應該如何點評資料的吸波功能呢? 3.吸波功能的點評 關于吸波資料的最基本要求有兩點:1.電磁波吸收能力強;2.覆蓋頻率規模寬。首要解釋一下電磁波吸收能力:現在學者們選用的最多的點評電磁波吸收能力的目標首要有兩個:1)對電磁波的反射損耗 Reflection Loss (RL),單位dB,它表明資料對固定頻率電磁波的損耗能力,2)RL<-10dB 的頻率寬度,也叫有用吸收寬度,代表可以吸收90%能量電磁波的頻率規模,單位GHz。圖2為典型的吸波資料功能曲線,其中縱坐標為RL,橫坐標為頻率,曲線代表資料在某一固定厚度、反射損耗隨頻率的變化而變化的情況。一般來講,曲線越靠下(即縱坐標越小),有用吸收寬度越寬,資料的吸波功能越好。直觀來說,曲線與-10 dB線圍成的面積(圖中暗影部分)越大,吸波功能越好。此外,有時對有用吸收帶寬所處的頻率規模也有要求,一般的吸波資料的吸收峰出現在高頻區,即有用吸收帶寬在高頻區。 圖2 電磁波吸收功能曲線 4.吸波資料與電磁屏蔽資料的差異 吸波資料還有個姊妹-電磁屏蔽資料。這二者有什么差異呢?簡單來說,吸波資料是要將電磁波悉數吸收,減少反射和透射,而磁屏蔽資料是要阻止電磁波進入要維護的器材,將電磁波悉數反射,電磁波只是發生了轉移,并沒有消失。所以二者都是要使電磁波不能透過所要維護的器材,但一個是吸收,一個是反射。磁屏蔽資料的點評方式與吸波資料也不一樣,首要目標是屏蔽效能shielding effectiveness(SE)。
上一頁
下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